武夷山脈,巍峨險峻,碧水丹山。八十年代初,家在閩北崇安縣(今武夷山市)的鄭培敏正讀初中,父親是縣城里一家國營飲食服務公司的總經理,當時買了很多企業管理的書,好學的鄭培敏也會跟著翻翻。與此同時,鄭培敏也常將當時一家有名的經濟報紙當作課外閱讀材料,讀得津津有味。正是這份早年的閱讀經歷,為他踏入經濟管理行業埋下了種子。
1989年,鄭培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,先后分別獲得工學學士、工商管理碩士(MBA)學位。
碩士畢業僅一年后的1998年,鄭培敏創立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,歷經25年的發展,現已將公司打造成國內股權激勵咨詢的領導品牌。2021年,在業界打拼多年、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鄭培敏“回爐重造”,成為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首屆工商管理博士(DBA)項目的求學者。
“我是一個普通的縣城少年,通過讀書考上了大學,知識是最大的生產力,也是最大的資本。”近日,自我定位“知本家”的鄭培敏表示。
從“股權激勵專賣店”升級為“市值管理服務商”
問:當年創業時為何會選擇切入股權激勵這個細分領域?
鄭培敏:25年前股權激勵還無人問津,當時大概有九百多家上市公司,但幾乎沒有一家公司有國際規范意義上的股權激勵體系,所以當時我做這件事的時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。但我堅信隨著市場發展,企業對股權激勵的需求一定會越來越多。
一個企業的成功包含很多稀缺的、不可替代的因素,比如資本、技術,管理模式、團隊能力等等。無論是目前會計制度,還是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的金錢數額,都無法體現公司有多少優秀人才。這時就需要通過股權激勵,將員工個體量化到剩余價值分配的分母中,即員工有資格分享剩余價值和利潤,包括未來股票上市后的市值。這樣才能最大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,從而發揮員工個人才能。
我個人認為,隨著注冊制的全面推開,資本市場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經濟走向發達的一個必然趨勢。在這個大背景下,不管是上市公司、還是優秀的非上市公司,幫助企業吸引、留住和激發人才潛能的股權激勵機制,都將是剛需,且成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利器。
問:榮正集團在2021年正式宣布戰略升級,從“股權激勵專賣店”升級為“市值管理服務商”,這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?
鄭培敏:截至2023年6月30日,A股上市公司已有278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4785份股權激勵方案,其中“榮正”累計服務上市公司1191家,公告1746例。“榮正”市占率達42.84%,穩居第一。由于監管部門的“兩個不強制”(不強制上市公司推行股權激勵制度、推行股權激勵制度的公司不強制獨立財務顧問『自主定價除外』),因此,在聘請中介機構出具獨立財務顧問的2652例股權激勵公告中,“榮正”的有效市占率更是高達65.84%,遙遙領先。
在做到股權激勵咨詢的隱形冠軍后,“榮正”也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,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發展不斷“進化”企業戰略。一方面,股權激勵咨詢需要售后服務,“榮正”主導的就是資本化的市值型股權激勵,上市公司不僅要完成實體經濟業績的承諾,還要實現虛擬經濟市值的提升,所以,市值管理是“榮正”股權激勵客戶順理成章的需求;另一方面,隨著注冊制的推行,A股的發行上市效率明顯提升,上市公司不再稀缺,而要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激烈的有限投資者眼球和資金的爭奪中,講好品牌故事,提升公司影響力,吸引投資者關注,引導機構合理估值,也是上市公司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。
當下A股的交易量僅有35%左右來自機構投資者,未來5-10年,A股的機構持股比重持續提升,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對綜合市值管理的需求會更加迫切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榮正”推廣的是合規、陽光的市值管理,而不是涉及內幕交易、操縱市場的“偽市值管理”。
問:能介紹一下“榮正”打造中國領先的“市值管理服務商”的業務矩陣嗎?
鄭培敏:“榮正”的使命是以實現(REALIZE)企業和企業家的價值為己任。目前,在進行全新的規劃和整合后,“榮正集團”形成了“1+N+1”的數智化、平臺型、集團化的上市公司綜合市值管理業務方陣。
第一個“1”就是“榮正”起家、且堅守了25年的股權激勵業務,既服務上市公司,也服務有資本化(對外開放了股權,引進了VC/PE投資人)、上市夢想的非上市企業。“榮正”的看家本領仍然會做深、做精,持續做大。
N目前等于8,是指一系列服務于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非牌照類資本市場服務業務,包括信披合規、財關/投關、ESG、并購融資FA等。
后面那個“1”是“榮正”即將推出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數智化平臺,目前還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,暫時不能透露太多。總之一句話,我們要給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插上“數智化”的翅膀!
隨著戰略升級,“榮正集團”已經啟動了上市進程,正在朝著“千人團隊、百億市值”的目標進發。對于“榮正”更長遠的未來,我希望再用20年的時間,做成一個受尊敬的資本市場專業服務機構;當然,不是“高盛”,不是“美林”,而是一個創新型的精品投行,類似奢侈品中的“萬寶龍”。
“華為”的股權激勵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復制
問:你這些年深耕企業股權激勵咨詢服務,有什么心得體會?
鄭培敏:“榮正”從事股權激勵業務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突顯人才價值,希望他們得到財富,更充分地實現自身價值,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科技人員。
我個人認為,股權激勵咨詢市場還需進行深入培育。目前,仍然存在一些魚龍混雜的局面。第一,真正認清股權激勵的本質,正本清源;第二,不要過度神話股權激勵,股權激勵并不是一味萬能藥,企業管理要對癥下藥,江湖郎中所說的萬能藥方常常令人大失所望。最后,在沒有搞清楚股權激勵這件事情之前,企業不要輕易地去做股權激勵。
問:“華為”在許多方面是中國企業的標桿,其股權激勵制度將員工與企業深度綁定,你怎么看“華為”的股權激勵?
鄭培敏:“華為”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,我非常尊敬“華為”和敬重任正非先生。“華為”的股權激勵制度,任正非先生作為創業者的分享精神,都值得所有創業者學習。
但需要注意的事,跟其他很多公司不同,因為“華為”沒有上市,所以,“華為”的員工持股收益主要是分紅。那為什么“華為”的分紅對員工有吸引力呢?
首先,“華為”是一家非常規范且透明的公司。作為非上市企業,華為已經連續16年對外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。通過華為公開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到,華為的業績和ROE都非常高,同時現金流也非常好。
我做了25年的股權激勵咨詢,服務過上千家企業,但到目前為止,在非上市公司群體中,我還沒有看到第二個“華為”,無論是規范性、透明度及業績、財務狀況等。所以說,“華為”的股權激勵理念是值得學習的,但“華為”的具體方法和措施未必值得學習。
“榮正”倡導的是市值驅動型的股權激勵,而不是分紅型股權激勵。“華為”是值得我們學習的,學的是它的分享、開放,而不是它的分紅模式。99.99%的公司,包括非上市和上市的公司,用分紅來激勵員工,效果都不會太好。
ChatGPT無法取代專業服務
問:今年ChatGPT橫空出世,帶來生產式AI的熱潮,你認為AI未來會取代律師、會計、咨詢顧問這樣的專業人員嗎?
鄭培敏:ChatGPT的出現,確實是最新的人類科技進步,人類社會開始從數字化向數智化演進。生成式AI可以幫助許多行業提升效率,個人生活變得更加方便,人類的能力通過AI獲得大幅延展。
但是,說AI將造成大規模失業,甚至將來某一天AI將會取代人類,我認為這是有些“杞人憂天”了。從現有的表現看,很多時候ChatGPT是在“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”。
AI在處理大量數據、進行重復性任務和信息處理方面具有高效性和準確性,因此可以在一些基本的、重復性的工作上提供支持。例如,一些基礎的法律咨詢、財務分析和簡單的咨詢工作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。
但是,人工智能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判斷和創造力。在許多情況下,律師、會計師和咨詢顧問需要運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,進行復雜的分析、判斷和決策。此外,他們還需要與客戶建立信任和合作關系,這也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。
本文僅供讀者參考,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,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。如因文章侵權、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:tousu_ts@sina.com。
舉報郵箱: Jubao@dzmg.cn 投稿郵箱:Tougao@dzmg.cn
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
大眾商報(大眾商業報告)并非新聞媒體,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
Copyright ©2012-2023 dzmg.cn.All Rights Reserved
湘ICP備2023001087號-2